首页

冷柔美脚

时间:2025-05-29 15:42:01 作者:习近平的文化足迹丨老街新韵 浏览量:37387

  中新网扬州12月7日电 (朱晓颖 崔佳明)7日,2024中国·扬州木版年画学术交流会在扬州金陵大饭店举行,逾50名木版年画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相聚在江苏扬州,共同探讨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意义。

12月7日,逾50名专家学者齐聚江苏扬州,探讨春节木版年画保护传承。 扬州博物馆供图

  年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辞旧迎新、驱邪避灾、迎福纳祥、道德教化等多种功能,一直以来广受欢迎。它起源于远古时的原始宗教,历经唐、宋、元、明、清不断传承创新,绵延千载。早在汉代时,年画便已出现了门神雏形。此后,随着唐代佛经版画的发展、雕版技术的成熟,以及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木版年画于宋代逐步普及,并在明清之际步入成熟发展期,日臻繁盛。

年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辞旧迎新、驱邪避灾、迎福纳祥、道德教化等多种功能,一直以来广受欢迎。图为扬州博物馆展出的年画。    扬州博物馆供图

  “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达的雕版印刷技艺、高超的书籍插画艺术,以及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扬州木版年画在明代中期应运而生,于清代康乾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并于清嘉道年间至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扬州博物馆馆长束家平在交流会上说,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条件,扬州木版年画注重南北交融,呈现出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并在构思立意、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刻印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在扬州博物馆的不懈努力下,2023年11月扬州木版年画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进一步推动了扬州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

春节,中国人贴春联、贴门神习俗历史悠久。扬州博物馆供图

  交流会上,专家学者从比较视域下长江流域木版年画的典型代表及艺术特色、大运河流域的木版年画研究、木版年画的收藏现状和保护措施、木版年画在新时代的活化和创新实践、实现木版年画大众化和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传统木版年画的海内外传播与影响六个方面进行交流。

  扬州文化学者周鑫说,雕版年画这个符号从远古“结绳记事”便已经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迁,无论是北方的杨柳青、凤翔、杨家埠还是南方的桃花坞、绵竹等地,都有着极其精彩的雕版年画作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文化符号。

  春节是中国人最有仪式感的节日,今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张贴年画是传统春节的习俗,在当代如何把这一习俗发扬光大,需要有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包括数字化呈现、年画文创产品的开发等。”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杰如是说。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接2025年春节到来,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年年有福”扬州木版年画展在扬州博物馆开展。扬州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遴选百余件(套)馆藏文物精品,以全面展现扬州木版年画的发展简史、工艺流程和区域特色,期待观众在品赏五彩斑斓的年画艺术之余,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完)

【编辑:刘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如何提防假冒纪念币陷阱?凭空想象的臆造币 迷惑收藏者

伊拉克民兵武装“伊斯兰抵抗组织”15日发表声明说,该组织当天使用无人机和巡航导弹针对以色列南部城市埃拉特的目标发动了袭击,以回应以军日前轰炸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的“人道主义区”。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阿拉伯文版出版发行

此前日本齿科医师会指出,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事件中出现消费者死亡,至今仍未完全查明消费者健康受损原因,也没有完善应对方案。日本齿科医师会认为,这家企业不符合产品安全的相关审查条件,因而撤回对其产品的推荐。(制作 齐艺玲)

张大千、齐白石作品亮相北京华辰2024年秋季拍卖会

王林的繁忙来自于一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2022年,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在琵河村开工建设。工程区位于松花江一级支流漂河的源头区,上水库就在琵河村西北方向约5公里的北沟沟首处。

交通银行做细做实五篇大文章 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3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3月25日,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资深研究员包道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中两国之间有着巨大的文化交流潜力。例如,美国电影可以更广泛地在中国发行,中国电影可以更广泛地在美国发行并被美国观众接受。

广铁集团:为防范雨雪冰冻天气影响,部分列车将停运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致辞表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在暨南大学启动,必将为学校进一步做好文化传承和国际传播工作启发新思想、拓展新认知。期待与诸多专家携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努力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桥梁”与“纽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